百检检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百科 > 行业百科

行业百科

桩基缺陷处理案例:三类典型问题解决方案

时间:2025-04-29 14:32:38 作者:百检小鸦 浏览量: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解析断桩、沉渣过厚、承载力不足三类缺陷的检测判定与处理方案,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思路。
在桩基检测中,缺陷处理是保障建筑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通过三个真实案例,看不同缺陷如何 “对症施治”:

案例一:灌注桩断桩(桩身 15m 处夹泥)

工程背景:某商业综合体灌注桩,桩径 1200mm,声波透射法检测显示 15-16m 处声时超标 30%,波幅降至 45dB。
处理步骤
  1. 钻芯验证:钻取 2 孔芯样,发现夹泥层厚 8cm,混凝土强度仅 C15(设计 C30);
  2. 注浆加固
    • 施工 3 个注浆孔(距桩心 20cm,呈等边三角形),孔径 80mm,钻至夹泥层以下 50cm;
    • 注入 P.O42.5 水泥浆(水灰比 0.5),压力从 0.5MPa 逐步升至 2MPa,直至邻孔返浆;
  3. 复检合格:7 天后声波透射法复测,声时、波幅恢复正常,判定为 Ⅱ 类桩。

技术要点:注浆范围需超过缺陷上下各 1m,注浆量按夹泥体积的 1.5 倍控制。

案例二:预制桩接头断裂(低应变显示 5m 处强反射)

工程背景:某厂房管桩,桩长 25m,低应变检测在 5m 处见反向反射波,波幅达入射波 80%,高应变法显示承载力下降 20%。
处理步骤
  1. 开挖验证:人工开挖至接头处,发现焊接缝开裂,桩身错位 3mm;
  2. 截桩重接
    • 用切割机截除断裂段(上、下各多切 50cm),露出新鲜混凝土面;
    • 采用端板焊接法重新接桩,焊缝厚度 12mm,焊后冷却 30 分钟;
  3. 补充检测:静载试验检测承载力达设计值 110%,判定合格。

规范依据:接桩后需重新进行低应变检测,抽检率 100% 覆盖处理桩。

案例三:桩基承载力不足(静载试验沉降超限)

工程背景:某高层住宅试桩,设计承载力特征值 6000kN,静载试验加载至 7000kN 时,沉降量达 60mm(规范限值 40mm)。
处理步骤
  1. 原因分析:地质勘察报告显示桩底持力层厚度不足,实际沉渣厚度 150mm(设计≤50mm);
  2. 复合加固
    • 桩底注浆:通过钻芯孔注入高压水泥浆(压力 3MPa),填充沉渣层并加固持力层;
    • 增设筏板基础:将原承台改为筏板,扩大受力面积,设计承载力提高 15%;
  3. 验收通过:补测静载试验沉降量 35mm,满足规范要求。

经验总结:承载力不足时,需结合地质条件选择 “桩基加固 + 基础补强” 组合方案,避免单一处理效果有限。

缺陷处理通用原则

  1. 先诊断后处理:所有缺陷需通过钻芯 / 开挖验证,避免仅凭单一检测方法定性;
  2. 分级处理
    • Ⅰ/Ⅱ 类桩:正常使用或设计复核后使用;
    • Ⅲ 类桩:局部加固(注浆、外包混凝土),处理后复检;
    • Ⅳ 类桩:坚决返工,补桩位置需避开原桩影响区(间距≥3d);
  3. 时效控制:处理施工需在检测报告出具后 15 天内启动,避免土体扰动加剧缺陷。

结语

桩基缺陷处理没有 “万能公式”,需结合桩型、缺陷位置、地质条件定制方案。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制定措施、严格验收检测,才能将缺陷影响降到最低,保障建筑长期安全。

详情请致电18355176903(可添加微信)咨询,我们会根据您的实际产品需求进行安排工程师对接沟通检测方案,包括测试项目、标准、周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