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检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检测 > 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

海水养殖用水检测解析

时间:2024-12-23 15:35:08 作者:百检小鸦 浏览量:
一、检测的重要性 海水养殖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海水养殖生物(如鱼类、虾类、贝类等)的生存、生长、繁殖以及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适宜的海水水质能够为养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

一、检测的重要性

 

海水养殖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海水养殖生物(如鱼类、虾类、贝类等)的生存、生长、繁殖以及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适宜的海水水质能够为养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障其健康状况;而水质不佳可能导致养殖生物产生应激反应、患病甚至死亡,给海水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检测范围

 

  • 自然海水:从海洋中直接抽取用于海水养殖的海水。需要检测其初始的水质状况,包括海水的盐度、温度、酸碱度等基本参数,以及其中的污染物含量,因为海洋环境也可能受到石油泄漏、陆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 养殖池塘海水:在海水养殖池塘内的海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生物的排泄物、未吃完的饲料、药物使用等因素,海水的水质会发生变化。所以要对养殖池塘海水进行定期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水质,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海水:对于采用循环水养殖的设施,循环过程中的海水质量也需要检测。确保循环系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并维持合适的水温、溶解氧等参数。

三、检测标准

 

  • 国家标准:我国的《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 - 1997)是海水养殖用水检测的重要依据。它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水养殖区一般执行第二类水质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海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方面指标的限值,如 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
  •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渔业行业会根据海水养殖的不同品种和特殊要求,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例如,对于某些名贵海水鱼类养殖,可能会有更严格的水质要求。一些沿海地方也会根据当地海洋环境特点和海水养殖实际情况,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地方标准,这些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部分指标进行细化或强化。

四、检测项目

(一)物理指标

 

  • 水温:水温对海水养殖生物的生理活动影响显著。不同的海水生物有其适宜的水温范围,例如,对虾适宜生长的水温一般在 20 - 32℃之间。使用高精度水温计进行测量,通常在水体不同深度和不同位置多点测量,以获取准确的水温数据,因为海水温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可能存在差异。
  • 盐度:盐度是海水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影响海水生物的渗透压调节。大多数海水养殖生物适宜的盐度范围在 28‰ - 35‰之间。通过盐度计进行检测,盐度的变化可能会对养殖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例如,暴雨可能会导致近岸海水养殖区盐度急剧下降。
  • 浑浊度:反映海水中悬浮颗粒的多少,这些颗粒可能包括泥沙、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浑浊度过高会影响水中光照和养殖生物的视觉,阻碍光合作用,对滤食性贝类等养殖生物的摄食也有影响。采用浊度仪进行检测,海水养殖用水的浑浊度一般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具体数值因养殖品种而异。

(二)化学指标

 

  • 酸碱度(pH 值):海水的 pH 值一般在 7.5 - 8.6 之间。pH 值的变化会影响海水养殖生物的生理功能和水中化学物质的存在形态。例如,当 pH 值下降时,海水中的碳酸根离子浓度降低,可能影响贝类等生物的贝壳形成。使用 pH 计进行检测,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 pH 值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 pH 值异常。
  •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海水养殖生物呼吸所必需的。海水养殖用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不低于 4mg/L。采用溶解氧测定仪进行检测,溶解氧含量受水温、盐度、水流、生物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温、养殖密度大或水流不畅的情况下,溶解氧容易降低,需要通过增氧设备等方式补充氧气。
  • 氨氮(NH₃ - N):氨氮在海水中同样来源于养殖生物的排泄物、残饵和底泥分解。在海水养殖用水中,氨氮(非离子氨)含量一般应控制在较低水平,通常要求不超过 0.02mg/L。检测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等,氨氮对海水养殖生物的毒性较强,过高的氨氮会损害生物的鳃组织和神经系统。
  • 亚硝酸盐(NO₂⁻ - N):亚硝酸盐是海水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它会使养殖生物的血液失去携氧能力。海水养殖用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一般应低于 0.1mg/L,采用重氮 - 偶合分光光度法检测。亚硝酸盐的积累往往与水质老化、溶氧不足等因素有关。
  • 硝酸盐(NO₃⁻ - N):硝酸盐是海水中氮循环的一部分,也是藻类等浮游植物的营养源。但过量的硝酸盐会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一般海水养殖用水中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不超过 30mg/L。检测方法有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等。
  • 活性磷酸盐(PO₄³⁻ - P):磷是海水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营养元素,活性磷酸盐是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然而,过量的活性磷酸盐会引起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等生态问题。海水养殖用水中活性磷酸盐含量一般应不超过 0.03mg/L,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
  •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用于衡量海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海水养殖用水的 COD 一般应控制在 5mg/L 以下,检测方法有重铬酸钾法等。高 COD 值意味着海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消耗溶解氧。

(三)生物指标

 

  •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在海水养殖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为水体提供溶解氧;浮游动物如桡足类、夜光虫等是许多海水养殖动物的天然饵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来检测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根据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可以判断海水的营养状态和生态健康状况。例如,某些有害赤潮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对海水养殖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 细菌总数和致病性细菌:细菌总数可以反映海水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海水养殖用水的细菌总数一般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不超过 5000CFU/mL。同时,需要检测致病性细菌,如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这些细菌可能引发海水养殖生物的疾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细菌总数,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鉴定方法检测致病性细菌。

详情请致电18355176903(可添加微信)咨询,我们会根据您的实际产品需求进行安排工程师对接沟通检测方案,包括测试项目、标准、周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