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检检测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工程检测 >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

桩基检测标准详解:JGJ106 核心条款解读

时间:2025-04-29 14:19:50 作者:百检小鸦 浏览量:
本文拆解《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核心条款,详解检测数量、合格判定、方法选择等关键要求,助力工程合规检测。
作为桩基检测的 “国家标准手册”,《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明确了从检测方案设计到结果判定的全流程要求。以下梳理五大核心条款,帮你快速掌握规范要点:

一、检测分类与抽检比例:不同桩型区别对待

规范将桩基检测分为施工前试验桩检测施工后工程桩检测,抽检比例按桩型严格区分:
  1. 混凝土灌注桩(d≥800mm)
    • 完整性检测:抽检率≥30%,且每承台抽检≥1 根,总数不少于 20 根(≤50 根时不少于 10 根)。
    • 承载力检测:抽检率≥1%,且不少于 3 根(≤50 根时不少于 2 根)。
  2. 预制桩(管桩、方桩)
    • 完整性检测:抽检率≥20%,且不少于 10 根。
    • 高应变法承载力检测:抽检率≥5%,且不少于 5 根。

注意: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鼓励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全断面检测。

二、承载力合格判定:沉降数据是关键

以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例,合格判定需满足双重条件:
  1. 沉降收敛标准
    • 某级荷载下,桩顶沉降量 24 小时未达稳定(每小时沉降量>0.1mm),判定为 “承载力不达标”。
    • 卸载后,累计回弹量应≥80% 的总沉降量(弹性变形占比),否则提示桩周土体密实度不足。
  2. 极限荷载判定
    • 当荷载 - 沉降曲线(Q-S 曲线)呈陡降型,且沉降量≥40mm(桩径 d≤800mm)或≥0.05d(d>800mm),判定达到极限承载力。

三、方法适配性:不同桩型对应最佳检测法

规范明确了检测方法与桩型的匹配原则:
桩型 完整性检测首选方法 承载力检测首选方法
预制桩 低应变法(d≤800mm) 高应变法(快速检测)
灌注桩 声波透射法(d≥800mm) 静载试验法(精准判定)
嵌岩桩 钻芯法(检测桩底沉渣) 静载试验法 + 抽芯强度检测

特别规定:对碎石土、砂土等密实土层中的预制桩,高应变法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0%。

四、检测时机:强度达标才能测

检测前需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避免因龄期不足导致误判:
  • 低应变法 / 声波透射法:混凝土强度≥设计强度的 70%,且不低于 15MPa(通常成桩后 7-10 天)。
  • 静载试验 / 钻芯法:混凝土强度≥设计强度的 100%(灌注桩需 28 天龄期,预制桩需锤击应力消散 15-25 天)。

五、检测报告:七项必含内容

规范要求检测报告须包含:
  1. 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桩型、设计参数);
  2. 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及依据标准;
  3. 检测数据(原始曲线、计算过程);
  4. 缺陷描述(位置、性质、影响分析);
  5. 承载力判定结果(特征值、极限值);
  6. 结论与建议(是否需补测、处理措施);
  7. 检测人员及审核签字(需注册岩土工程师签章)。

合规检测小贴士

  • 检测方案需经设计单位确认,复杂工程应组织专家论证;
  • 检测过程需全程录像,原始数据留存不少于 5 年;
  • 对判定为 Ⅲ 类(缺陷桩)、Ⅳ 类(废桩)的桩基,须出具处理方案并重新检测。

掌握 JGJ106 规范核心条款,不仅是检测机构的合规要求,更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前提。工程实践中,应结合项目特点细化检测方案,确保每一根桩基都经得起 “规范考验”。

详情请致电18355176903(可添加微信)咨询,我们会根据您的实际产品需求进行安排工程师对接沟通检测方案,包括测试项目、标准、周期等。